top of page

同性父母如何办理出生证明

  • 作家相片: Ralph M. Tsong
    Ralph M. Tsong
  • 10月1日
  • 讀畢需時 6 分鐘
the idea of a same sex couple and their child from surrogacy

引言 


对同性伴侣/父母而言,出生证明不仅仅是文件——它是法律保护的一道屏障。能否顺利被认定为孩子的父母,取决于你所在的州法律、婚姻状况以及辅助生殖方式。本文由 Tsong Law Group 为你讲解,同性父母在孩子出生前后应当了解哪些要点,以保护自身权利。 


理解法定亲子关系与出生证明 


理解法定亲子关系与出生证明 

出生证明反映的是某个州法律认可的“父母”是谁。有些州的证件上注明 “Father/Mother” (父 / 母),有些则可能写 “Parent” (父母);在部分州,甚至允许有两个以上的父母。想要出现在孩子的出生证明上,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之一: 

  • 自己生育孩子 

  • 与生育方是合法配偶 

  • 签署父母宣言 (declaration of parentage) 

  • 如果是代孕出生,通过法院出具的亲子关系判决 (parentage judgment) 

  • 也可以通过收养 (adoption) 或者如果有生物学关系的话提起亲子关系诉讼 (parentage action) 

过去,其中不少途径只对异性夫妻开放。但随着两项美国最高法院判决的出现,情况发生了变化: 

  • Obergefell v. Hodges(2015 年) 认定全国范围内婚姻平权。这意味着,同性婚姻夫妻必须享有与异性夫妻同等的权利与义务——包括作为父母被法律承认的权利。 

  • Pavan v. Smith(2017 年) 明确:在婚姻关系中出生的孩子,无论父母性别如何,州必须把夫妻二人都列为法定父母。 

按照不同情况你可能遇到的情形 


不同家庭的结构各不相同,法律体系常常默认一些基于生物学或异性婚姻的假设。下面是几种常见情形及可能的做法: 


已婚状态下 

  • 自动承认:大部分州(包括加州)在孩子出生时,如果父母在法律婚姻状态下,会自动把双方配偶都写在出生证明上。 

  • 无需法院程序即可享有平等权利:在医院和出生登记机构,通常你会被视为与异性婚姻父母无异。 

  • 可选但建议做法律加强:许多夫妻仍然会进行“确认性收养”(confirmatory adoption)——即法院认定非生物学父或母为合法父母。对那些采用互惠体外受精 (reciprocal IVF,即一方孕育另一方基因的胚胎) 的夫妻,这一程序也很常见。这样做是种谨慎的做法,尤其是在你未来可能跨州居住、处理国际事务、或面临学校/医疗/财产继承等问题时更有保障。 


未婚状态下 

  • 在加州及那些在 Obergefell 之后 修改了亲子法 (parentage statutes) 的州:你可能能在医院就签署 “自愿父母宣言”(Voluntary Declaration of Parentage,VDOP),直接确立双方为法定父母,无需走法院程序。 

  • 在支持程度较弱的州:可能需要通过法院亲子判定 (parentage order) 或收养程序,才能在出生证明上被认可。

     

非生物学父母 

  • 如果你不是生物学父母,除非你已婚并处于一个承认配偶身份的州,否则法律地位可能不会自动确立,你可能无法被直接列在出生证明上。 

  • 第二父母收养 (second-parent adoption) 是一种常见做法。这种收养程序能使你与孩子的法律关系得到确立,并在全国范围内被认可。 

  • 法庭亲子判定也是一种途径,在很多情形下比收养程序更简单,也能保障你在监护、利益、继承等方面的权利。 

  • 如果你预计通过代孕或辅助生殖技术 (ART) 迎接孩子,提前准备相关法律文件就非常重要。 


代孕?你需要了解的法律层面 

对许多 LGBTQ+ 家庭而言,妊娠代孕 (gestational surrogacy) 是他们步入父母身份的途径。但在美国,不同州的代孕法律并不统一。无论你在加州、纽约、伊利诺伊、华盛顿、亚利桑那还是俄克拉荷马州,你的代孕计划都需根据所在州的法律进行定制。 


在一些州(如加州、纽约、伊利诺伊、华盛顿),你可以在婴儿出生前就申请产前令 (pre-birth order, PBO),确保最终出生证明上只有意向父母,而不是代孕母亲。在其他州(如德州、佛州),可能要等孩子出生后再进行法庭程序以确立亲子关系。在亚利桑那州,即便州法律支持,也需要有熟悉该州体制的律师来确保出生证明的正确出具。而在那些代孕友好州,相关文件、医院流程、出生登记程序也存在差异。 

代孕不仅是生育技术问题,更是法律问题。提前与所在地有资质的代孕律师合作,能避免临近生产时出现法律纠纷。 


代孕中常用的法律工具 


  1. 产前令 (Pre-Birth Orders, PBOs) 在那些支持代孕的州(如加州、纽约、伊利诺伊、华盛顿),法院允许在孩子出生前就发出亲子判定令。这样的话,出生证明上只会列出意向父母,而不会出现代孕母亲的名字。 

  2. 出生后法院令 / 确认性收养 (Post-Birth Orders or Confirmatory Adoptions) 在某些州(如德州、佛州),亲子关系需要在出生后通过法院程序确定。对非生物父母尤其常见的方式是进行收养程序。 法院判定亲子关系、收养程序,都可以确保你拥有完整的法律权利。 

  3. 医院配合 無论在哪个州,代孕过程中一个最关键的步骤是与负责接生的医院沟通。律师会帮助协调使医院按照法律指示在孩子出生时执行正确流程,确保出生证明能按计划出具。 


各州代孕法重点速览 


在加州、纽约、伊利诺伊与华盛顿这些州,法律对 LGBTQ+ 家庭较为友好: 

  • 对已婚父母实行自动承认:如果你在孩子出生时和配偶是合法夫妻,州通常默认把两人列为父母 

  • 产前令使整个过程更简便:法院可以在孩子出生前就完成父母身份判定 

  • 出生证明可选性别中性表述:例如 “Mother/Parent/Father” 等称谓 

  • 这些州中,有些已采纳最新版的 统一亲子法 (Uniform Parentage Act, 2020 更新版),专门涵盖代孕、捐赠生育 (donor conception)、非传统家庭结构等情形 


代孕法律保障清单 


在制定你的代孕计划时,不妨检查一下以下项目是否都已经落实: 

  • 你所在州是否允许产前令,或是否必须在出生后通过法院程序 

  • 你的律师是否已与医院沟通并确认他们会在出生时执行法定流程 

  • 是否能在出生证明上写上两个意向父母的名字 

  • 你的亲子关系是否由法院判定或收养支持 

  • 你对自己所在州代孕流程是否非常清楚 


澄清一些代孕常见误区 


  1. 误区:代孕母亲会被写在出生证明上。 在代孕友好州(如加州),如果有合法的产前令,出生证明上只会列出意向父母,不会出现代孕母亲。 

  2. 误区:只要跟孩子有基因关联就自动有法律权利。 事实并非如此。即便你与孩子存在基因关系,如果没有法院亲子判定或收养程序,在法律较保守的州你的法律关系可能不被认可。 

  3. 误区:所有州都一样对待代孕。 并不。即便是支持代孕的州,其细节程序、出生证明标准、医院流程、法院要求等都可能不同。 

  4. 误区:已婚状态就足够保障。 虽然婚姻状态有助于法律默示承认,但在某些情况下,额外的法院程序(如确认性收养或亲子判定)是必要的,以防止跨州、旅行、学校或医疗文件方面出现问题。 


现存的法律空白与现实挑战 


尽管已有进展,意向父母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可能遇到障碍: 

  • 有些医院对代孕的亲子令程序不熟悉 

  • 未婚父母可能需要额外文件或手续才能获得完整承认 

  • 各州的出生证明政策仍可能差异巨大

     

不只是一纸文书:法律认定的情感意义 


对许多同性父母而言,法律承认不仅仅是程序性:它象征着你在孩子生命中的角色得到肯定。 

  • 身份确认:当你的名字出现在出生证明上,你在法律上、情感上都是这个孩子的父母 

  • 安全保障:无论是在入学、看病、旅行,还是继承、保险等事务上,有法院支持的出生证明能消除各种不确定性 

 

结语与下一步建议 


无论你正在起草代孕协议,还是正准备迎接孩子的出生,确立合法亲子关系都是至关重要的。一个法庭判定、一份医院协调计划、一套时间合适的策略,都能帮助你从孩子出生第一天起就受到法律保障。 

如果需要帮助,Tsong Law Group 可为你在代孕旅程中提供指导——确保你的家庭在一切重要地方都得到认可。 

 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为信息性内容,不构成法律建议,不代表你与作者或其律所之间建立律师-客户关系。 


留言


surrogacy lawyer
surrogacy lawyer
surrogacy lawyer
29952970-de20-415a-b8fc-8e2f4bfb1cd3.png
surrogacy lawyer
Carrot Logo
surrogacy lawyer
surrogacy lawyer
surrogacy lawyer
Stop.Sit.Surrogate Logo

© 2025 by Tsong Law Group, A.P.C. All rights reserved. Privacy Policy
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  • X
  • LinkedIn
  • TikTok
bottom of page